最新消息:
- 點進有方「部落格」,看看我們發現的台南驚喜和美好!
- 我們叫做 有方 Your Fun,做什麼事都要有 Fun,而且要有方!
- 加入有方會員,隨時 upadate 台南的美好生活和玩樂點子!
告訴周遭人,我們想做一個介紹台南的部落格時,總是被質疑:「已經有很多雜誌、旅遊書和部落客介紹台南,你們寫的能有什麼區別?」,有些朋友更直接:「何必放浪費時間作已經很多人在作的事?」
我們也總是回答:「不想只是介紹店家和景點,想更深度的分享我們在台南發現的感動」,多抽象的說法!然後總會再進一步解釋,「希望看了我們文章的人,可以用一種更緩慢和真實的心情來台南旅行 」。似乎越解釋越糊塗,也越來越渺茫不可期了。但還一直覺得我們應該做,心裡有種模糊到自己也很難肯定的自信,覺得應該可以做得不一樣!
我們很幸運的認識了一些真心想替台南作些什麼事的台南人,開始試著在採訪中了解他們。去年八月,第一波採訪下來發現,台北模式的半小時一小時內快速解決在這裡行不通,也不可能想在一天裡完成「上午兩個採訪、下午三個會面」的效率行程。想要從台南人那裡獲得真實的感動和想法, 你得跟著他們慢下來,喝茶就要真的是放鬆心情喝茶,品嚐食物也該同時品嚐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談話就要像是真的跟朋友聊天。也就是,必須把採訪的那個下午,當做一種在當下真正的享受,你不應該頻頻看錶,想要掌控時間和進度。
記得和古都基金會的董事長吳玉成教授和執行長張玉璜在小說見面的那個充滿陽光的午後,我們從台南的歷史聊到台南的生活,話題不斷延續擴展,大家都有欲罷不能的爽快感,是一場深刻有趣彷若文人的優雅對談,吳教授當時說了句讓我們很難忘的話:「如果這樣的聊天是一種常態,生活會是美好的!」。
這種強烈的台南態度讓我們震懾,也在接下來的半年多裡不知不覺的影響著我們。老實說,曾試圖抗拒過,或說想在其中尋找中庸之道,看看是否可以用台北的方式體驗台南的生活,因為下來一趟台南,總希望多拜訪幾個店家,多認識幾個人。但嘗試這種本來就不可能存在的中庸之道,累壞了自己,也失去了原來那種好好旅行台南、了解台南的感覺。我們漸漸理解,如果改不掉過去匆忙急促的腳步,又怎能癡心妄想可以懂得這個城市的美好。
這篇文章本來是想整理前頭提到那場對談,本意是想聽聽古都基金會吳教授和張教授兩個人推薦的台南行程(又是一個很台北媒體的假設),但兩個人很一致的回答「沒有!我們只是每天生活在這裡。」。不死心的追問下,他們給了兩個答案,一是在勝利路上載著兒子騎腳踏車邊打羅望子的愉快經驗,一是隱藏在小巷二樓那個惟音唱片特別的老闆和獨特氛圍。完全不是我們的預設答案,不過這也就是台南人心目中台南生活美好的價值所在。
這是和吳教授和張執行長那場難忘對話的留影,兩個充滿強烈台南脾性和文人性格的菁英。我們發現,就因為台南有很多這樣個性鮮明、堅持要替這個地方和好生活做些什麼的人物,這城市才如此吸引人。
吳教授因此引用了他到巴塞隆納參加一個名為「BeSide Tourism」工作營的中心思想,這個有趣的論調,請大家一定要花點耐心聽我們解釋:
一張音樂的主打歌一定是放在 A Side ,B Side的歌曲卻常常被忽略。這和很多城市的觀光困境很像,台南現在被政府看重、被媒體炒熱的是A Side 的觀光,但台南最真實的那面B Side 卻不見了。大炒古蹟和小吃的表面觀光讓很多人來了台南,吃吃喝喝後到古蹟拍拍照就走人,卻從來沒體會真正的台南生活,而瘋狂的觀光潮也讓真實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寧靜悠閒的環境變得擁擠吵雜,房價不合理飆高等。他們也挖苦的自嘲,基金會大力推動的老屋欣力本是著眼於B Side,卻硬生生被丟到A Side。因為保存老屋同時給予新生命的理念似乎常常被遺忘,倒是一家家引起觀光潮的「店家」成了所有媒體發揮的重點。
B Side理論是個很好的提醒, 也一直深深留在我們心裡。不管你選擇來這裡落腳,或是純粹旅行,記得別總是停在 A 面重複聽那些已經被炒過頭的主打歌,翻到另一面,走進巷弄裡,和當地人話話家常,學著把腳步放慢,體驗會讓你得到真正感動、了解什麼是台南的 B Side!
我們也剛開始了解台南,歡迎跟著我們的部落格,和我們一起慢慢認識台南…..
想認識古都基金會和老屋欣力,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