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綠園的歷史氣味

有人說民生綠園是台南市的靈魂,因為這裡是台南市道路的中心,幾條主要道路都是從這裡放射出去,這裡也環繞著幾棟代表台南重要過去的老建築。

從公園的名稱和豎立在裡頭的銅像其實可以看到台灣歷史的小縮影。日據時代的交通系統採放射狀,民生綠園就是有七條道路的主要圓環,那時稱作「大正公園」。園裡立有日治時期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太郎的銅像,所以當時台南人叫這裡為「石像」。「民生綠園」的名字是光復以後改的,當然銅像也換成國父孫中山的銅像。1998年改名湯德章紀念公園,公園裡增加了在二二八事件中壯烈犧牲的湯德章律師銅像。

 

「民生綠園」在台南人的生活裡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走在台南街上問路,當地人常常以民生綠園為地標指點方向。圓環周遭也充滿台南珍貴的歷史痕跡,十分典型日治時期馬薩式建築的台南州廳(現在的國家文學館)、合同廳舍(消防隊及警察隊)、 勸業銀行(現在的土地銀行)、台南測候所(現在變成氣象博物館)、原台南警察署(現在的台南市警察局)。所以經過民生綠園別只是看看銅像逛逛公園,多留些時間,在這些在今天看來實在很美很有味道的老建築前多停駐一會兒,你會更能體會台南之所以為台南的意義。


P.S.改名為湯德章紀念公園的民生綠園有七條放射道路:中正路(末廣町)、民生路(錦町)、公園路(花園町)、中山路(大正町)、青年路(清水町)、開山路(開山町)、南門路(幸町)。

 

土地銀行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8號

 

土地銀行台南分行的前身是日治時期的「勸業銀行台南支店」,1917年剛成立時,是在台南火車站前,光復後這棟建築變成中華日報,民國1981年拆除後建了新大樓。1937年勸業銀行台南支店在白金町(忠義路)和末廣町(中正路)的現址蓋了新建築,是1922年勸業銀行台北支店的姊妹作,南北齊名,光復後改成土地銀行。

P.S.「勸業」在日文中是提倡實業,獎勵產業的意思,直接道出了銀行的功能,實際上在日治時期是為了促進與操控台灣農漁業發展,有助於日本政府「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政策,很具有時代的意義。


埃及神廟式圓柱、西方造型的獅頭、東洋風的福神,這是一棟細部裝飾上同時夾雜有美洲、印度與日本風格,帶著濃濃異國風的建築…日本人稱這種式樣為「日本趣味加近世式」。


入口也很特別,不設在轉角那面,卻藏在廊柱後,是很少見的設計。這棟建築尤其有趣的是高聳粗壯的柱列,營造出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穩重的外觀其實是為了讓客戶感覺把錢存在這兒特別有安全感!

 

消防隊
台南市中西區中正路2-1號

座落在中正路、民生路交叉口這棟白色建築,乍看老舊斑駁,細看卻挺有韻致。中央有個突出的高塔,正面醒目的紅色數字「119」,這棟市定古蹟是日治時期的「台南合同廳」,用現在的話翻譯應該就是「聯合辦公大樓」。


乍看之下是連棟建築的「台南合同廳」,過去其實是「消防詰所」、「警察會館」、「錦町警察官吏派出所」三個單位的聯合辦公廳舍,各自有自己的大門出入。現在仍然是「消防隊第二分隊」、「保五總隊一大隊五中隊」、「民生派出所」的辦公處。


「台南合同廳」分為兩個時期建築構成。高塔興建的時間較早,約在1930年,當時稱為「御大典紀念塔」,據說是為了慶祝昭和天皇登基而興建,這高塔也就是所謂的台南市「消防組詰所」的6層塔樓建築,塔邊有個對消防隊有功的住吉秀松的雕像,後來被稱作「望火樓」。高塔是當時市區裡最高的建築,也因此後來做為消防瞭望臺。第二個時期在1938年,保留了望火樓,將左右擴建成三樓建築。


高塔底下築滿了「燕窩」,傍晚只見燕子飛進飛出,原本因著警消單位顯得很有陽剛味的這棟白色建築增添了些浪漫柔美情調。

「台南合同廳」經歷太平洋戰爭,也是台南第一支消防單位成立之處,從外觀經歷戰爭摧殘過的痕跡就可感受到它重要的時代意義。


簡潔到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卻是1930年代最標準的現代建築主流風格,所以這棟建築被列為「台灣一百棟日治時期經典建築之一」。看起來非常素雅甚至可說是樸素的警消辦公大樓,在那個年代應該是非常前衛的!

 

氣象博物館
台南市中西區公園路21號

西元1898年,台南測候所正式成立,當年為了量測台灣的氣候,全台總共設立了五處的測候所,如今只遺留了這一處。這個已有百餘年歷史的測候所現在已卸下測量氣候的重責大任,成為氣象博物館,也成了遊客參觀的景點之一。


氣象博物館的前身是光復後的「台南氣象站」,原名「台南測候所」。1898年完成,建在府城的「鷲嶺」高地,是府城早年的地標。


這棟當初完全是為了測候機能而設計的建築,頂端上的醒目的筒狀白塔,就是它的指標之一,就像燈塔一樣的造型,讓它得到一個可愛的暱稱「胡椒管」。建築的平面是獨特的十八邊形,每邊都開了一扇窗,入口有兩個圓拱形的大門。室內空間是三個同心圓,第一圈為走道,第二圈隔成一間一間空間,中央有一道六十公分寬的鑄鐵樓梯沿著牆面一直通到屋頂的圓塔。外牆的建材也是它迷人的特色,是一種怎麼看都有優雅氣息的洗石子與黃褐色的面磚。

 

靜靜立在街角的「臺南測候所」被列為國定古蹟,即使不入內參觀氣象展示,在外頭欣賞這棟特別的建築或在旁邊的階梯上坐著,都很適意。氣象站前面的粉紅風鈴木,每到春天就會點綴著整樹的粉嫩,站在樹下體會朵朵粉紅落下,享受微風吹拂中是另一種不同感受。

P.S. 2004年11月建物整修後改為「氣象展示場」,很適合親子小旅行,除了參觀氣象展示,也可以預約欣賞像「龍捲風」「明天過後」這類與氣象沾上邊的影片。

 

太平境教會

氣象博物館對面這棟素雅的白色建築「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是台南第一座長老教會。1954年重建的太平境教會,已有百年歷史,是台南最重要的教會,和台南歷史發展密不可分。

P. S. 很多人誤以為「太平境」是聖經裡描述的美地,其實「境」是道地的前清古街名,是以當時土地公廟為中心所形成的街坊,時代更迭中,太平境土地公廟已消失,太平境街名也在光復後改名為"公園路",現在只能在教會的名字上可以尋找到一絲歷史遺跡。


正好是粉紅風鈴木的季節,從氣象博物館的這一頭望過去,教堂的十字架很自然地與粉紅色的花瓣相對映,美與寧靜在這個時刻凝結在蔚藍的天空裡,讓路程中起伏雀躍的心沉澱下來。


古羅馬巴西利卡式長方形設計的教堂,有著五角窗與三角屋脊獨具美感,清幽的環境讓人很想走走看看。推開門,立刻聞到一股木頭的香氣,光線從十字架型窗框投射在磨石子地板與古色古香的長椅上,抬頭就看見頗具盛名、百年歷史的管風琴在會堂的二樓,明亮清幽的空間讓人頓時感受到一股平靜安穩。


走出教堂,靜謐的氣氛和戶外的斜陽暖風讓人懶洋洋的不想走。於是,我們到熟悉的「奉茶」歇歇腿,與奉茶的老闆葉大哥閒聊,聽他說台南的歷史、台南的故事,又喝了兩杯葉大哥親手沖泡的春茶。在回甘的茶香中,心裡跟著反覆回味的不只是剛剛拜訪的一棟棟建築,而是在充滿歷史氣味的場景裡散步、看建築、賞花、喝茶帶來的舒暢和感動,我們突然了解,這就是台南的真實生活。

By 珍妮花
Publishect June 21,2012

我想留言